读书札记(壹)
那一年,小丫说,姐姐,寄书给你看,你去选书。
说起书,突然就有些失落,这些年,那频密看书不分昼夜的时光似乎是在很久很久之前了。
后来的日子里,偶尔不间断的看,却成了习惯。
我却原来不是原地踏步,我只是往后在退。
多久没有买书了?多久没有看实体书了?
原来我退得真的很远很远。
打开了豆瓣读书。
看到了林夕,只要喜欢音乐的人对他都不陌生。
我想,写出那些让人喜欢的歌词的男人,写出来的书又会是多好看?
林夕吧。
可是小丫却对我说,他的书平淡,不如歌词。
然后她又说,为什么他不爱黄耀明?他可以为他死啊?
是啊为什么?
难道因为他爱他,他就得爱他吗?
这是不是一种执念?
说起执念,想起那篇[六月尘],灰对我说的,我的执念。
她说:执念是一个茧,我们太轻易就作茧自缚。
然后记起了有一天看到梁文道的那本[我执]
我执是佛法里面的概念,首先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我,要相信有独立自存的实在的我在,就是我执;
而你的种种欲望,你的想法,你想要一些东西,特别执着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都是处于贪,嗔,痴;
这种状态就是处在特别执着的状态下,所以叫“我执”
小丫的所以为的爱情观念,就是这一种执念吧?正如灰说的,我自己的执念。
一直地坚持着某些思维,过度偏激的情绪都不是好事情。
他说:哪些失落是人所共有的经历与情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不介意把它唱出来。
他说:擅于文字的,终将死在文字的手上。
就他吧。
——————————————————————————————————
摘录《我执》
1.世界这么大,也保不定能够找到那完美的另一半,我们也许便会在孤独和缺憾中等待死亡。
2.一如浮沙沉戟,文物的碎片借代同时证明了历史的真实存在,记忆的断裂与失去证明了记忆的真诚与珍贵;
又是到何种情境,一个人会心伤心来保留爱情?
3.失去影子我们就成了鬼魅。
by 七掬
看十八子墨的小说,从《烟花烫》到《等不到花开的时候》到《有一种爱情叫兄弟》…。
十八,小淫,木羽,一个个看得我心情涩涩的,有点迷惘起来。
生活,爱情,兄弟,这些强烈的东西在不同人的身上演绎。
各自的终结走向哪里,没有所谓的正常逻辑,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众望所归.
我只读到了生活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不同人的个性,从而也变相了爱情的本质,引发了爱情的极端。
喜欢十八的自强,为了生活独立坚强自己,却十分讨厌她在爱情上的变相极端。
明明喜欢却因为介意小淫的过去而让本是青春美好的一份爱情,用着极端的感情洁癖痛苦了两个人。
爱情是什么啊,是人生看不到希望的一段回忆。
就像那些黑白头像一个个被我丢掉的时候,
我知道。
那些明艳的色彩。
都已成空。
继续看苏的《倾我所有去生活》
看了十几页,有些困,又不想睡。
就找电影看。
鼠标番了几转,最后还是把饥饿游戏2点开了。
在一的时候,我也是一直不想去看,想不出为啥。
结果看了一,感觉还是不错的。
然后2就一直耽搁着不去看。
不想知道结局,因为总感觉这电影的情节还是比较残酷无情的。
在缓了这么长时间后还是终究决定看完了去。
两个多小时下来。
虽然没有失望,但是感觉却不如一的精彩。
最后隐晦的结尾,无疑是为了3作铺垫。
那好吧,就继续观望吧。
看安妮主编的《大方》
里面揽了好些作者的作品,国内国外,多种手法的写作。
现在喜欢交替几本书一起看,会给自己一种全新的感觉,在内容里感觉不一样的文字手法。
也许我早应该放下网络而多看些书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的广阔。
也让自己学会沉淀下来。
....
一些零零碎碎的后感... 多读书,大有益。 我更喜欢读港台武侠小说。 特别葱白还能翻书看的人,香猪就看,我废人一枚 感觉七丫的爱好跟我差不多,我也喜欢安妮有段时间特别沉迷林清玄,每次回国书是必买的。看多了淡然,前两年看了王小波的,也是很震撼。 绿地水池 发表于 2020-12-5 16:07
多读书,大有益。
我其实喜欢看纸质的
可是现在忙得都没时间翻了
有时候又觉得这是自己给自己的懒找借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