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0:28
花的祝愿
微风轻拂 新叶猛地一颤
似有锐痛 划过它的脉络间
那紧握着花瓣的手 松开了
花瓣如断了线的蝶 悠悠飘远
大自然无情 扯散画般的依偎
花瓣柔弱 无力抗拒这安排
可心中的意念 像倔强的火种
任风如何吹 也不曾被吹灭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0:28
花瓣在风中孤独地盘旋
身姿渐缓 飘旋的向着地面
每一圈旋转 都是不舍的诉说
最终 轻落在了那棵树下
飘旋是另一种生长
用坠落的轨迹丈量春天
心中的祝愿赋予满天星辰
愿这世间的美好都与新叶相衬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0:34
树下的时光 安静而又漫长
不舍的思念 伴着守候如水流淌
无法抗拒的安排 夺不走花的执着
真挚的祝愿 新叶在阳光下傲然蓬勃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0:55
唐宋八大家上传了2个视频,20分钟还没通过审核放出来,估计是不给通过了;P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1
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让我们移步千年,踏上寻访柳宗元之路。
撒贝宁:有这样一位宗师,在他的座上,曾经喧嚣着长安的繁华,二十出头便京师显贵。他也曾经在一页孤舟上,独钓一江寒雪。三十多岁,左迁南荒,从此长望故乡。但,无论登足青云,还是身处低谷,他始终坚守真理。在短短 47年的生命当中,他为中国文学保留下了大量玉树琼枝般的作品。他就是宗师,柳宗元。
杨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好一个空游无依,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以卓越的示范,成为了中国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
尚永亮:"夫为吏者,人役也",他说身为官员,就应当为人民做事,他的民本思想,远超他所处的时代。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4
撒贝宁:两位好,欢迎两位加入我们的探访团,我们很快就要启程了,穿越时空。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各位正在收看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宗师列传 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要探访的这位宗师,柳宗元,大家也非常熟悉。他是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而且,他得韩愈、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那在出发去探寻这位文学宗师之前,我们先一块来看看,他给我们今天留下的一些珍贵的宝藏。
撒贝宁:这一部《唐柳先生文集》,从里面真的能够看出,不光是文章,也有他的思想。
尚永亮:所以这套《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它是由宋人注释,总共 45 卷,现存于国家图书馆,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下层民众心声的作品。柳宗元一生追求"利安元元",利民、安民、便民,这是他一生的理想。
撒贝宁:那边还有一样东西。这幅画不是柳宗元画的,它是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它的意境取自于柳宗元最有名的那首作品《江雪》,
杨雨:《江雪》还被称为世间最孤独的诗。你们看,我们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四句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提出来,就组成了"千万孤独"四个字。
撒贝宁:千万孤独,高洁独钓。虽然柳宗元先生的一生并不长,但是壮阔而丰盈。我们看到现在前面有三幅画面,这应该代表了柳宗元先生人生不同的三个阶段。第一个画面是少年时候的柳宗元。
柳宗元(11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将来我一定要做一个屈大夫一样的人。
撒贝宁:那个时候他就以屈原为偶像,立志要为天下求索真理。
柳宗元(36岁):永州下起大雪,我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寒江上独钓。
杨雨:年轻的柳宗元积极投身**革新,可惜他参与的"永真革新",只持续了140多天就失败了。柳宗元因此被贬,离家去国,万死投荒,终身未能返朝。
柳宗元(46岁):夫为吏者,人役也。在柳州,我终于有机会把这个理想付诸实践。
尚永亮:早在长安为官时,柳宗元就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观点。但是,直到人生最后四年,他才得以在柳州刺史任上,亲自实现了这个理想。
撒贝宁:此刻,我的内心是真想认识这位"千万孤独"中的柳宗元先生,也想看看他是如何在逆境当中获得重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移步千年,去到柳宗元创作出《江雪》的永州时期。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5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6
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让我们一块儿踏上寻访欧阳修之路。
撒贝宁:今天要探访的这位宗师,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老头。他喜欢喝酒,但是饮少辄醉,他还特别喜欢花,并且劝大家,白发戴花君莫笑;在他心中,有清川万古流不尽的豪情;在他眼里,还有微雨后薄翅腻烟光的细腻。他慨叹此恨不关风与月,何其的真情!他笑言,野芳虽晚不须嗟,又何其的旷达!他是山水间的醉翁,洛阳城里的花客;他是有情之人,更是有趣的灵魂。他也是让北宋士风为之一振的文坛盟主﹣欧阳修。
杨雨:欧阳修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创造了中国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第一部金石学著作《集古录》,第一部牡丹花著作《洛阳牡丹记》。
欧明俊:他是千古第一伯乐,在八大家之中,苏轼、苏辙、曾巩都是他的门生。苏洵和王安石也曾受过他的举荐。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7
杨雨(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我认为欧阳修可以说是影响了,宋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上了一条平易自然、通达晓畅的大美之道。他对学生苏轼这样说过,我所谓文,必与道俱。但欧阳修的道,在韩愈提倡的道的基础上,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道包含着天地万物和日常生活的道理,更加的亲民。而且他追求的文风,也比韩愈更加地明白晓畅。
欧明俊:陈寅格先生说欧阳修贬斥势力,尊崇气节,他说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那么,他的一生都是以身作则,修史立说。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一扫五代的不正之风,提正了大宋的士风。那么,士风振作的结果,就是陈寅格说,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三月梅
发表于 2025-4-6 01:08
杨雨:《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的时候写的。他当时处于人生低谷,以翁自称,和当时的身体状况、心态都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