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8|回复: 4

[教学] 【观点】诗论五:杂说唱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思尘

     ♦ 唱和也叫唱酬、酬唱。就是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依韵,也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四、次序,也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 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就是一唱一和。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诗词,乙方根据甲方诗词的原韵写来回答,白居易、元稹二人依韵唱和的诗是为代表。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是为典型。
 
   ♦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使用原作诗者用过的某一韵或某几个字,和诗者依次使用相同的韵字,这就是步韵,取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不免牵强而不很自然顺畅。步韵诗始于白居易同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而大盛,至今日而大乱。 
      
   ♦ 唱和是一件高雅之事。可以传递友情,抒发交流思想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可切磋提高诗艺。

   ♦ 唱和不是瞎唱和,更不是瞎搀和。旧体诗坛刮起的瞎唱和之风应该引起注意。有时,一首诗唱和者竟达数十之众,前呼后拥,煞是热闹。究其因,概国人盲从心理尤甚,既是雅事,我自然也可去雅一把,无可厚非。
    
   ♦ 唱和存在几个问题:一曰泥古不师古,趋新不创新。追求形式新颖,内容却欠创新,流于平庸,以高产为荣为傲。二曰投桃报李,互相吹捧。你赠我酬,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明明两个人都不很熟,实无交情,却言不由衷地大唱友谊地久天长;明明对方人品作品一般,你大弹着高山流水,以子期伯牙互喻,就是自欺欺人了。三曰碍于情面,应付了事。既然你送了我,我不送你,面子上似乎过不去,也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只好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瘦老母猪拉硬屎一般,硬生生地挤出来,赶紧交差,对付过去。总而言之,因韵害意。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 

   ♦ 唱和有术。首先,端正心态。不唱和并不丢脸,有诗兴、有灵感,就和之,绝不勉强自己;不为求雅而伤雅,不慕虚名,恬淡自适,不去逞强弄巧,也不勉强自己。其次,摆正韵与意的关系。情意是诗词的灵魂,步韵和诗不能束缚诗词意境的创造和意蕴的深化,不因韵伤意。第三,尊重原韵,同中求变。在韵部、韵脚字及组构意象的选择上,原作始终主动自由,存在优势,步和者被动受制,居于劣势。所以,我们可以在同韵内选字,用“和韵”的方式,降低难度,最大可能的满足“意”,而不被“韵”捆绑住。第四,多和诗少步韵。可以根据对方诗意,创作一首遥相呼应的诗作,取其意,扬其意,韵上则完全不受对方影响,达到回赠的目的。
  
   ♦ 唱和,雅也,术也,非虚非瞎也。诗人之情,贵真也。吾辈于唱和之时,是否思虑:吾之和,源我本心乎?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尘老师的这篇文章很值得学习,转来对初学且喜欢诗词的友友们一起学习~~

签到天数: 15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鲜花(107)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复杂的,学习了解一下。

谢谢笑笑分享。

签到天数: 40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欣赏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1:}来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4 11:02 , Processed in 0.032022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