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6|回复: 0

古代官员操守随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9-10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石清闲人 于 2014-9-10 07:19 编辑

古代官员操守随谈 引: 【王东皋 汤阴王东皋(伯勉)官文选郎中,清介有执持,为本朝吏部第一。尝语同官 尹澜柱(源进)曰:“宋岳忠武王,吾汤阴人也。王之言曰:‘文官不要钱,武 官不怕死。’吾生平服膺斯言,惟求无愧耳。”又曰:“作吏部无他才能,只须 守定‘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八字。” --------------------《池北偶谈》清代*王士祯】 古代官员,呵呵~~~ 古代,是没有西方各种现代化理论的,国人心中的道德人品、**性情,都是从儒释道之中而来的。宾服的是纯正的东方礼仪。说到这里,且让我神往一下。。。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就是古代儒官。那时候,人都讲个“无愧”,然而要做到无愧,却并不容易。例如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就是从这个无愧之中堕落到“官场十条路,九条人不知”里面去的。古人有留言道“读书人莫做官,做官便成鬼。”但那是要钱的官。“官到能贫乃是清”,“心中老想着家,不是个好士夫。”汉书里面讲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那时候,连王者,都是无私的。到了近代,“私”字大炽盛,所以,**人生搅乱不堪是也。 不多说那个,古代的官员真有青云之志的,都是以“清”为一生。绝不同流合污,像贾雨村那样,是会被人唾弃的。 人人心中都存一个“公”字。公,不是像现代所说的那样,是公家。不是的,古文中讲“二人为公”。只要是两个人,就存在一个公字。 人心公,则生明。人心私,则生晦。明心到处,处处是和蔼天成,春风一片。事事能有个条理、归处。而相反,私字做主,交征不休----看看现在的法制频道里面的那些家庭,为了财产----连找对象,现代的女人都觉得猪八戒那样的才是“有人味”的,就是偏向了一个私字。 也许,是人自己不觉。生活在私字里面,天天过的是焦头烂额的日子。 生活在公字里面呢?公生明,心里总是明朗朗的---- 所以古人就讲了:“君子乐得做个君子,小人冤枉做个小人。” 公字很轻松,别人不知,小人更不信;公字很舒适,可惜人人却用错了。这个是真正的公。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不是完全的大公。因为就像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就反问孔子的道,曰“仁”。老子曰“还不是为了私吗?”孔子无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做了之后,也是得到了个人功名和身后的好名,不也是为了私吗? 佛家有言:岂为福报多行善?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5 22:05 , Processed in 0.02408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